《球状闪电》关于「死亡」另一种思考
在看完《球状闪电》后的一段时间里, 我并没有完全地理解这本书。或者说, 我没有 ‘get’ 到这本书的主旨。直到不久前, 我才明白,这是一部关于 “死亡” 的思考的科幻小说。
这部小说的科幻概念很简单,有高中物理知识基本都能理解。主要如下:
- 我们已知物理上有电子、原子的概念。它们是微观粒子。
- 其实世界上也存在宏观粒子, 如宏电子, 宏原子, 他们存在于我们周围, 只是很很难被观测到,或者观察到了但没有意识到它们是宏粒子。
- 宏电子被激发会释放出巨大能量,即球状闪电。微电子的能量跃迁是量子态的, 宏电子的能量跃迁也是量子态的。即有无强观察者存在的情况下, 其处于叠加态, 而在有强观察者存在的情况下, 其处于坍缩态。
- 和微原子一样, 宏原子的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核爆。
- 被宏粒子能量致死的物体(包括人), 都可能进入量子态, 同样地, 在有强观察者存在的情况下, 物体处于坍缩态,在没有强观察者存在的情况下, 物体处于叠加态。
这部小说的情节也很简单。从”我”的童年的一次遇到球状闪电而失去亲人的悲惨经历开始, 围绕着球状闪电的研究,一步一步地徐徐展开, 节奏很平淡,直至丁仪的出现(是的, 和《三体》同名的那个丁仪),情节进入了一个小高潮, 即”宏粒子”概念的提出–球状闪电的研究得到了突破性进展。在球状闪电作用于战争遇挫后, 研究的方向放到了宏原子上–即宏原子核武器。女主角林云, 就是死于这样的核爆。林云的死, 将小说带到了另一个高潮。死于宏原子核爆的林云,进入了量子态。小说在人们与量子态的林云的交流中结束。
这部小说中有关于战争,关于亲情的思考。这部书的大部分, 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情绪。直至量子态的林云的出现,才为这书带来了一丝温情和感动, 当然还有惋惜、惆怅和淡淡的忧伤。
直至不久前, 我了解到了刘慈欣在写这本书时的状态, 我才真正理解这本书。
说大刘在写这本书时, 经常感到身体右侧隐隐作痛。大刘就觉得自己是得了肺癌(可能他上百度查了的)。作为一个社恐的、理工的宅男, 大刘并没有去医院检查,而是默默忍着病痛来写这本书。直至这本书完结了, 大刘才去医院做了检查,结果当然是虚惊一场。
原来, 这本书,是大刘当作自己的”遗作”来创作的。书中写的林云, 更像是写他自己,是在想象自己的死亡,是否也是从宏观世界的稳定的”叠加态”变为遇到观察者就是坍缩的”坍缩态”。更像是告诉自己的亲人,人的死亡, 只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变,会在某没有强观察者的场合下作为叠加态,与”活”着的亲人相互陪伴。
这是一个理工男面对死亡的极致浪漫。如同那朵在黑夜中默默绽放地,散发着清香的蓝玫瑰。